深網評論員 可木
“雙11”余波未平,“雙12”的“硝煙”又近。
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商家打折、優(yōu)惠促銷的信息滿天飛以外,不少人的微博、朋友圈里一條條“消費者維權指南”也在刷著屏。大家經歷了“雙11”的狂熱后,多了一些冷思考。這樣的情況出現,固然和“雙11”時間相對靠近的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消費者的“慢慢長大”,是“理性消費”帶來的結果。
以“雙11”“雙12”為代表的購物狂歡節(jié),讓眾多消費者們在這一天齊聚網絡,奔著商家看似可觀的打折和優(yōu)惠,瘋狂“血拼”。這種熱烈和狂歡,對于刺激消費,效果可謂顯著。不得不說,“狂歡購物節(jié)”激活了普通民眾的消費欲望。
除此之外,“網購狂歡節(jié)”對于社會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在電商的造勢之下,“雙十一”的集中購物,往往導致快遞行業(yè)短期內過載,以至于很多正??爝f業(yè)務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快遞從業(yè)者陷于疲憊狀態(tài)。甚至,很多人為了搶購,影響了正常工作與生活,而隱藏在這些現象背后的,是社會運轉的某種非理性甚至失序。
與大家的購物欲望相比,網購環(huán)境的成熟度尚未完全匹配。仍存在電商的“暗戰(zhàn)”、商家的策略甚至騙子的趁虛而入,“網購狂歡節(jié)”的繁榮背后,往往伴隨著各種消費者權益受損的現象。雖然電商、商家掙得滿盆滿缽,但消費者的權益失陷以及不良的購物體驗,對于市場和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顯然是有害無益。
網購,已然成為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年,在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大背景下,中國是唯一一個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網購為拉動內需作出了貢獻,不一樣的“雙12”更要“過得硬”,首先是得質量過硬。不少滿減紅包、優(yōu)惠券等促銷規(guī)則晦澀難懂,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而貨不對板、售后怠慢、退款無期等也令廣大用戶十分煩惱,對此,各大電商平臺有責任也有義務來營造公平、誠信的交易環(huán)境,保障交易安全,要督促賣家誠信經營,嚴禁操縱市場價格,以劣充好,嚴厲查處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其次,我們的監(jiān)管也要硬。良好的市場氛圍離不開強有力的監(jiān)管。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網購價格監(jiān)管機制,依法懲處價格誤導、制假售假行為。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平臺商品價格管理,讓各種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套路”逐漸消失。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