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是什么樣的?肖朋生在讀完《超越Pisa—如何構建21世紀學校體系》后,寫下了自己的感想與思考。(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深圳新聞網立場。)
未來學校的任務
——《超越Pisa—如何構建21世紀學校體系》之讀思
肖朋生
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fā)展水平不同,但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趨向一致。拋開政治和經濟的差異,如何評價和比較各國教育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劣,促進各國教育的互補和改革,實現(xiàn)教育的全球視野和未來鑄就,國際經合組織近20年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規(guī)劃和開展了《教師教學國際調查》項目,項目包括測試和問卷,測試主要針對各國15歲年段學生,即Pisa。主要測試內容為數(shù)學、科學和閱讀,不同年份測試科目偏重不同,重點測試學生的素養(yǎng),Pisa對素養(yǎng)的界定: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決和解釋問題時,有效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比如,以數(shù)學為主測學科時,突出了“財經素養(yǎng)”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能力”的測試,以科學為主測學科時,突出了“協(xié)作性問題解決”測試,而以閱讀為主測學科時,突出了“全球勝任力”的測試,而且?guī)缀趺看胃鲗W科都注重“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測試。
《超越Pisa—如何構建21世紀學校體系》一書是該項目的主要組織者、經歷者、德國學者——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先生對測試結果的評價、分析、思考和展望。為各參測國(地區(qū))更好的互補和融合提供了參考,也為世界教育特別是測試不理想的參與國(地區(qū))如何改進和改革提出了建議。他認為改進和改革的關鍵問題是學校系統(tǒng)組織方式的落后,我不太理解也不太認同,因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和學校的系統(tǒng)組織可以不同,也必然不同。但他說要重新界定教育,包括什么是適合學生的教育,什么是最有價值的知識,什么是有益于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學習策略,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學生的未來開展教育,而不是面向過去和背向未來(P2),我十分認可,因為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教育就是有價值取向,教育就必須讓孩子終身受益。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所做有何特點?期望的未來學校的任務又如何變革呢?
其實,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學校,我認為學校的任務或者學生學習的任務歸結起來,就是四個層次,即知識學習、生活實踐、社會情感和解決問題,也叫學校教育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包括德智體美勞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
應該說,國內外學校的教育都是圍繞著這四個層次辦學的,只是不同國家不同學校對四個層次的認識、重視和落實情況不同,也就培養(yǎng)的學生素養(yǎng)不同,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也就不同,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本國或地區(qū)的發(fā)展與競爭力,值得我們教育人去思考和改進。
說到未來教育,或者未來學校,我認為不會有根本性的翻轉,不會面目全非,也不會機器人化或網絡化,而應該只是在四個層次的任務權重和達成方式上做修正和規(guī)劃,通過有效有力的課程和活動設置,通過有效有序的課堂教學和人才考評的改革,實行由現(xiàn)代學校向未來學校過度,由現(xiàn)代教育向未來教育轉變。
為何是這四個層次?
首先,幼兒孩子到學校學習系統(tǒng)知識和技能,是共識和必須,從呀呀學語到識字讀書,從識數(shù)運算到幾何函數(shù),從宏觀物理到微觀化學,從生物標本到微生變異,從單車汽車到飛機火箭,從黃河長江到水星銀河,從盤古炎黃到改革開放,從尼羅河畔到紫禁城墻,從南北戰(zhàn)爭到抗美抗日,從喜馬拉雅到萬米海溝,從電場磁場到互聯(lián)網絡,等等等等,都是學校和課堂之任務,是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和同伴的啟發(fā)引領和互學競學達成的,也是學生生活和生存(物質與精神)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
我一直認為,教育的兩大支柱是生活和情感,缺一不可,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而且生活是基礎,情感為其升華。當然,生活和情感有兩個意思,一是學校和課堂教育需要生活和情感來完成和潤滑,這樣的教育才會自然而然,自然發(fā)展和自然長久,二是要教育學生會生活和會生存,因為人不是孤立的,人是社會的人,具有社會性,需要溝通、協(xié)調和解決問題等,這都需要情感素養(yǎng)去支撐和潤滑,一個缺少情感的生硬的人在社會上是十分孤立的,難以成功和幸福的。
另外,人和國家一樣,總是在不斷的斗爭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成熟和強大起來的。所以,人的根本需要或終生需要就是要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是現(xiàn)代學校正在努力的任務,也應該是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的核心目標。上海pisa測試組織者張民選教授把測試的能力概況為三大方面九類能力,即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夠使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工具的能力,使用數(shù)學和科技解決問題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能夠使用知識與信息交流技術的能力),在異質團體中互動(有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意愿和能力,與他人協(xié)作及分享的意愿與能力,控制和解決矛盾沖突能力),能主動行動(在復雜多變大環(huán)境中行動的能力,設計人生規(guī)劃與工作計劃的能力,維護權利利益和限制需求的能力)。當然也應該成為全球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的最高境界。
為何要層次的權重倒置?
如果說未來教育要超越現(xiàn)代教育,必須把四個層次的權重倒置過來,如圖所示,即從時間、課程和策略上做根本性的認識和改變。
首先,知識的教授雖然還是學校的基本任務,但已經不是未來學校的難點任務,因為教育現(xiàn)代化和信息網絡化,導致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和途徑不唯一了,網絡百度已經十分方便,不限課堂,不限地點,不限內容,應有盡有,準確方便,伴隨終生。課堂只要供給孩子們最基本的入門和工具即可,所以課堂時間可以縮短,課程內容可以減少,或者無需擴延。
生活現(xiàn)代化,新技術的大量運用,會讓人的功能和技能在不斷退化,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讓人變得懶惰,一部手機搞定一切,一個網絡逛遍全世界,導致人的現(xiàn)實空間范圍變小,現(xiàn)實生存能力變弱,現(xiàn)實事物認識欠缺,現(xiàn)實生活體味不足,現(xiàn)實社會真善美無視。比如,孩子們在課堂,在網絡學到了各種花卉的艷麗與芬芳,但不到大自然,不到公園去現(xiàn)實觀看和體味,其知識就沒有價值。再如,孩子們在課堂和視頻中學習交通安全知識,但是如果不讓他去坐公交或地鐵、過馬路或逛市場,他是無法感受危險的存在和危險的處置。如果一個人總是吃食堂或叫外賣,而不經常自己變化的做飯做菜,他永遠無法享受舌尖上的健康和美味,只有它們來自于自己和家庭,才是生活的樂趣和幸福。一個高度城鎮(zhèn)化的社會,吃的五谷雜糧和蔬菜魚肉是怎么栽養(yǎng)加工的,很多孩子一定不懂,恐怕也是很危險的。所以,未來的教育一定要讓孩子或引導孩子走進生活,走進自然,體驗真實,體驗美好。越是信息網絡和工具科技高度發(fā)達,教育就越是要加強生活實踐教育與體驗,以彌補虛擬后的現(xiàn)實。未來的職業(yè)教育不是像現(xiàn)在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才去上,而是大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積極走進職業(yè)學校,那時的職業(yè)學校也不是現(xiàn)在的這種低端單一,而是高端創(chuàng)意的職業(yè)學校,甚至有能夠攻克制造業(yè)和科技業(yè)難題的制造職業(yè),那時的人才觀和待遇觀也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有句熟話說的好,做強靠智商,做大靠情商。說到情感,過去只是強調家庭成員和緊密相連的同伴之間,如夫妻、兄弟、父子、母女、師生和同事等,而情感不僅僅是血緣、友誼和恩親,更多的是理解、交流和合作等。因為我們培養(yǎng)的人是社會的人,或者是全球的人,或者是合作的人,所以,他們應該具有廣泛的情感意識和價值體現(xiàn)。包括與同學同事的相處及合作情感,與對手敵手的寬忍及退讓情感,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及共生情感等。比如,一個領導學校團隊的校長,如果沒有熱愛教育的職業(yè)情感,沒有愛黨愛國的政治情感,沒有上下縱橫溝通協(xié)調的處事情感,沒有服務老師學生的奉獻情感,沒有發(fā)展學校成就學生的專業(yè)情感,沒有務實求是的服務情感,就不是一個好校長,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發(fā)展學校和完成使命。任何一個角色都是如此,缺乏情感和情商,將寸步難行,或步履蹣跚。
無論知識學習、生活實踐,還是社會情感,其最終目的和出口就是讓孩子們獲得終身的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方法。所謂解決問題,不是單一的做題考試或者科技發(fā)明,應該是廣泛的解決生活和工作中學習難題、生活難題、工作難題、情感難題、關系難題、發(fā)展難題、健康難題和創(chuàng)新難題等等。而學校和課堂是培養(yǎng)和啟發(fā)學生獲取解決問題的時空間,課程和教師需要設計活動、問題和對話,讓孩子們獲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動力樂趣,一個一個培養(yǎng),一節(jié)一節(jié)培養(yǎng),一天一天培養(yǎng),日積月累,讓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習慣,未來人才就能形成,未來難題就會一一攻克。為何美國打壓華為?為何中國芯片制造落后?為何中國沒有光刻機?恐怕還是國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攻克問題的意識、勇氣和行動滯后或缺乏所致。華為在5G領域領先世界,也是他們有:問題意識強烈,前瞻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行動。所以,未來的教育,就是更多的通過課堂和活動,培養(yǎng)和強化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如何支撐四個層面?
四個層面如何落實?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支撐,一是課程,二是理念。
課程支撐: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生活實踐,或者社會情感,都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來實現(xiàn),知識學習的課程除了常規(guī)的通識課程,還可以做一些增減,增加一些前沿知識和融合知識,減少一些過于陳舊或適合自學網查的知識,或者課程中把這些知識設置成自學和網查的形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及問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理念支撐:未來學校的最高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所以,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生活實踐和社會情感的課程和課堂,都要滲透一個理念——基于活動、問題和對話的思維供給。唯有在課程和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活動中體現(xiàn)思維,在問題中激發(fā)思維,在對話中啟迪思維,才能真正讓學生成長沒有障礙,成熟沒有惰性,成就沒有遺憾。
所以,我認為,未來學?;蛘呶磥斫逃辉谟趯W校體系的顛覆或者教學形式的翻轉,而在于教育教學內容的重置和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