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心觀察|大學生“炒鞋”欠債千萬 他炒的不是鞋是“優(yōu)越感”
2019-11-21 11:28
來源: 深圳新聞網(wǎng)
人工智能朗讀:

劉婷心觀察|大學生“炒鞋”欠債千萬 他炒的不是鞋是“優(yōu)越感”

近日,新聞《90后大學生休學“炒鞋”欠1000多萬,內(nèi)幕曝光》一出就引起網(wǎng)友廣泛關注,大學生劉柄酰也因為被曝炒鞋欠款1000多萬,立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有人罵他是騙子,也有人因他揭開鞋圈內(nèi)幕為他叫好。

鞋是用來穿的!但是,近幾年在廠商的饑餓營銷、國內(nèi)“潮文化”的興起以及“炒鞋”者的推波助瀾等多方影響下,“炒鞋”風潮愈演愈烈。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額。因此“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幣,00后炒鞋”這句話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由此可見,“炒鞋”已成規(guī)模且衍生出金融屬性。

“炒鞋”真的能成為一種理財以及賺錢的手段?球鞋價格飛速上漲背后,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fā)布《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簡報提到,近期國內(nèi)球鞋轉(zhuǎn)賣出現(xiàn)“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各相關機構(gòu)應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此類風險。

那么“炒鞋”是怎么火起來的?一雙球鞋為何能被炒到天價?本期劉婷心觀察,我們邀請了慧心心理的王平老師,讓她談談“炒鞋”狂潮背后心理原因。

“炒鞋”初心是對于品牌的鐘愛和代言明星的喜愛,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和獨一無二的表達。王平老師認為,買鞋人默認“限量”鞋可以向外界傳遞出“考究”、“個性”、“獨特”甚至“稀少”、“高端”等信息。所以買鞋人希望通過購買、穿搭或收藏“限量”鞋,而把鞋的這些信息和“我”關聯(lián)起來。從而產(chǎn)生擁有它也等于我是屬于“這樣”,不再是“那樣”,與你們不一樣的錯覺。“限量”在這里最大程度體現(xiàn)著“獨一無二”和“與眾不同”。

因為這份“高端”的“與眾不同”感,能帶給買鞋人力量,可以昭示出:我不僅優(yōu)秀,而且有你們也許不能懂的獨特。擁有它,我就擁有那份高級優(yōu)越感,從而抵消潛意識中的自卑感。無疑這是很棒的一種感受,足以讓買鞋人花很大價錢去買鞋,因為這份購買,買的不再是一雙“鞋”,還有“優(yōu)越感”、“價值感”、“獨特感”。

大量這類心理的買鞋人形成的市場,彌漫著“非理性”的氣味,越“稀缺”越符合他們的需要,越要買。當資本捕捉到市場的這個特點,就會迅速進入并暗中推波助瀾。一雙鞋子經(jīng)過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直接從廠價推到兩三倍的價格,甚至更高,不斷增大市場的泡沫,讓市場上更多的買鞋人、普通炒鞋人更加看不清市場運行特點。所以真心喜歡鞋子想買來穿的人,最后不得不去市場上爭搶球鞋,高價入手心儀的物品。

但是鞋子本身不是“稀缺”資源,很難保值。一旦廠商放大生產(chǎn),補貨進入市場,實際需求不變,市場的泡沫立刻被擊破,1399元發(fā)售價可以跌到149元,這就很像“往滿是泡沫的啤酒杯子里再倒啤酒,泡沫馬上就會溢出”。

所以如何拋開外在附加值,回到初心?王平老師建議從以下四種方式去挖掘內(nèi)在獨特價值感:

第一:把普通或者大眾的事情,做出不一樣的效果。哪怕是份文職、行政工作,在工作中加入自己獨特思考、亮點,體現(xiàn)出我個人的特色特點;

第二:嘗試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有天賦的獨特的工作,比如設計,繪畫,藝術類等,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第三:日常生活中,為自己找些不同的事情來做,甚至定些和原來不同的目標,比如,之前不太擅長跑步的自己,嘗試給自己定一段時間以后的一個健身或者跑步目標等;

第四:更加喜歡并接納自己,是否與眾不同,我依然喜歡,欣賞,并愛自己。

如果需要加價才能買到滿意的鞋子,你能接受嗎?快來參與我們的調(diào)查吧??!


講師王平

王平

慧心心理咨詢師及客座講師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師

深圳心理行業(yè)協(xié)會繪畫專委會委員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國家婚姻家庭咨詢師

出品人:唐亞明

監(jiān)制:周海斌

制作:肖剛

文字:劉婷

主持:劉婷

編輯:施冰冰

校審:肖剛

[編輯: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