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借走一本圖書,圖書館并不會因此損失什么,但知識走出了載體,促進了讀者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社會將反過來促進圖書館的進一步繁榮。
江西省教育廳發(fā)文,通知開展高校圖書館開放試點,包括南昌大學在內(nèi)的11所江西高校將有條件、逐步地向公眾開放。高校圖書館開大門,既補充一般市政圖書館,也將深挖高校圖書館自身的文化富礦,知識共享將制造更多文化紅利,高校和社會都能從高校圖書館的開放中獲益。
有人擔憂,高校圖書館面向公眾開放可能擠占師生和其他高校研究者的資源。其實,這種觀點片面地將圖書館作為一種物質(zhì)存在看待,而忽略了圖書館知識共享的精神內(nèi)涵:讀者借走一本圖書,圖書館并不會因此損失什么,但知識走出了載體,促進了讀者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社會將反過來促進圖書館的進一步繁榮。
中國高校圖書館的利用率尚有提升空間。近期中國傳媒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北京大部分高校資源使用情況和滿意度都處于60-75分區(qū)間,一些學校圖書館資源使用率偏低。圖書館里燦若星海的文明碩果只能躺在書架上蒙塵,而不能滿足人的求知欲,本該活的知識就成了死的知識。
公眾走進高校圖書館,有望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利用率。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多了,不一定是一種負擔,很多時候讀者是圖書館的寶貴財富。來自讀者的捐贈與建議,讀者與圖書館、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帶來的火花,都是圖書館不可多得的財富。公眾“走進”高校圖書館,更多了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問題,也能促使社會投入更多資源,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如今,圖書館也成了一種“社交空間”。高校圖書館對公眾有序開放,也將給象牙塔帶來更多元的聲音。一些高校圖書館在辦活動時會發(fā)愁找不到嘉賓與主題,學生也難以突破同溫層;而吸納社會力量,能讓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公共空間”,營造百家爭鳴的美好圖景。
盡管高校圖書館里的書籍與閱讀空間的確有限,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發(fā)達的今天,這些技術(shù)性的問題并不難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本身也將為高校圖書館賦能。例如,在開放高校圖書館的過程中,江西省也將順勢推動數(shù)字圖書館平臺的建設(shè),諸如校際圖書資源共建共享等機制建立后,師生的選書空間將會更大。現(xiàn)代圖書館早已突破建筑空間的束縛,成為一種“網(wǎng)絡(luò)概念”,市民“走進”圖書館不一定非要去哪棟建筑。事實上,江西的人口密集程度在我國處于中等水平,南昌的諸多大學都分布于郊區(qū),希望市民為了借本書跑到大學城里也不現(xiàn)實,江西高校開放圖書館要配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系統(tǒng)才能發(fā)揮高效能——借助開放之機,加強圖書館基建,師生權(quán)益不會減損,反能得到更多保障。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