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8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閉幕演出,融合舞蹈、音樂、視覺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沈偉當代舞新作《行意聲》將于4月27日、29日在深圳保利劇院進行世界首演。沈偉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華人藝術家,長期活躍在當代舞蹈與藝術的前沿。近日,沈偉接受《深圳商報》專訪,分別從“行”“意”“聲”三方面闡述了《行意聲》這臺音樂季委約之作的藝術內(nèi)涵。
“行”:是道路與行進的結合
沈偉擁有編舞家、視覺藝術家、畫家、導演等諸多頭銜,他以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跨文化和跨媒介創(chuàng)作得到國際藝術界的廣泛關注。雖然旅居國外20余年,但他的作品中無不滲透著中華文化之美,“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委約之作《行意聲》亦是如此。說到這臺新作的命名,沈偉表示,“行”“意”“聲”三個字放在一起有很重的東方感覺,英文名就是這三個字的拼音,海報上也是用書法寫出來的。
而《行意聲》的創(chuàng)作靈感則來源于十年前的一段旅程。十年前,沈偉沿著古絲路南北線進行了40多天的行走,在歷史遺跡的考察中認識到古代絲路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貢獻和重要性,于是在2009年創(chuàng)作了全方位探討生命個體的作品《回》三部曲,發(fā)布于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愛丁堡國際藝術節(jié),以及香港新視野絲綢之路藝術節(jié)。十年后再次受邀參加與絲路有關的藝術節(jié)——“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沈偉將如何呈現(xiàn)這臺委約之作?
與《回》三部曲不同,《行意聲》表達的不是形式上的絲綢之路,而是體現(xiàn)了絲路的精神層面及其藝術感染力?!八晕蚁氲搅恕小@個字,它可以是道路、絲綢之路、旅途;它有運動感,和舞蹈有關系,有行進、繼續(xù)的意思;同時,它還可以是行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表達?!?/p>
“意”:對絲路的感性認識
沈偉自幼修習中國水墨及西方油畫,并堅持創(chuàng)作,曾于香港和紐約舉辦個展?!拔?歲就開始學書法、國畫,9歲學習戲曲,16歲學習西方繪畫,所以東西方文化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鄙騻サ淖髌吩诿缹W上融合了東西方藝術,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沈偉說:“傳統(tǒng)文化是挖不完的。我喜歡傳統(tǒng)文學、民族音樂、中醫(yī),我的根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形態(tài)中來的?!?/p>
而20余年的國外生活又造就了沈偉的國際視野。“不同的認識對我來說,就是打開眼界去了解和掌握,把握到自己的精髓,通過個人審美、意識、哲學、世界觀呈現(xiàn)中西方文化。”體現(xiàn)在新作《行意聲》中,就成了“意”的部分。
“意”可謂最難捉摸,但沈偉認為“觀眾一定看得懂”?!皩τ谒囆g作品,觀眾的體會不是懂和不懂,而是懂得有多少?!鄙騻ケ硎?,“這臺節(jié)目沒有中國人看不懂,藝術作品不是告訴你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臺上臺下彼此之間的溝通。你看了之后可能說不出來那種感覺,但不等于沒看懂,覺得舒服、高興,就行了。小孩子更看得懂,因為他們的感官比大人敏銳?!?/p>
“聲”:體現(xiàn)為聲音與音樂
沈偉的舞蹈語言基于對人體運動的研究,同時大量融合多種媒介元素,包括舞蹈、繪畫、聲音、雕塑、劇場、影像等。在《行意聲》中,“聲”則體現(xiàn)為聲音、音樂。“中國西漢《禮記》第十九篇劉德的《樂記》里曾寫到,‘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旧磉@個字又有升華之感,以及傳達延伸的感覺?!倍騻サ拇碜鳌堵曄!芬矔度肫渲校源藖斫Y束全劇。
“《聲?!芬彩顷P于精神和靈魂的東西。我把《聲?!分械臇|西放在《行意聲》的結尾,也有東方探討歷史和人生的過程。”沈偉說,“這部作品是用我的美學觀來探討靈魂、人生的旅程,是對世界的一個發(fā)展和認識的過程。作為國際項目,它的形式感和主題特別適合閉幕式,讓在深圳這座現(xiàn)代化城市中生活的人,在繁忙狀態(tài)下能安靜地體會到東方文化的寫意和禪意,以及冥想的感覺,達到內(nèi)心和精神的溝通?!?(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