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藝術家艾恩作品《錘骨-聲場》。
▲捷克雕塑家大衛(wèi)·切爾尼作品《思想家》。
▲查理·林賽/蘇少禹作品《云》。
記者昨日在羅湖美術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由深圳市委宣傳部主辦、深圳市雛聲初引藝術服務中心承辦的首屆“開放源”深圳藝術雙年展將于今年5月開展,該展將在深圳灣公園、羅湖美術館兩個區(qū)域展出,橫跨南山、福田、羅湖的核心地帶,來自全球36個當代藝術家的34件藝術作品,將在近3個月的展期中,與深圳市民展開親密互動。
展覽橫跨深圳核心地帶
與眾多雙年展不同的是,“開放源”深圳藝術雙年展是一個為深圳量身定做的雙年展,每一件藝術家作品都是因時因地而作,強調與深圳這個城市的關系,旨在通過當代藝術展現(xiàn)深圳城市精神。據主辦方介紹,采用“開放源”這一軟件發(fā)布模式作為藝術雙年展的主題,是一種對深圳城市精神的表達。作為一座改革先鋒城市,深圳擁有顯著的開放精神,從公共事務到大眾生活,都保持著開放平等、互動、共享的積極態(tài)度,使得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開放源,吸引了各界優(yōu)秀人才聚集到這個平臺創(chuàng)業(yè)和生活。
主辦方介紹,為了讓雙年展充分展示深圳開放的城市精神,展區(qū)設置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開放,深圳灣公園和羅湖美術館作為本次雙年展的兩個主展區(qū),橫跨了南山、福田和羅湖等深圳核心城區(qū),以保證展出的作品與盡可能多的深圳市民接觸。雙年展總策展人徐鋼和策展團隊成員唐澤慧、方敏兒認為,“開放源”深圳藝術雙年展采用橫跨深圳核心地帶的方式展出,如同一頁頁翻過的中國當代歷史,打破了傳統(tǒng)雙年展的固化模式,以互動性、即時性、閃聚式的空間行為和戲劇形式,真正讓藝術和深圳市民的生活發(fā)生關系,是對城市品格的重要升華。
34件大型藝術裝置首次展出
“開放源”雙年展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開放性,展覽的另一個特點是本土藝術家與全球藝術家的交相輝映,參展的藝術家既有深圳本地的新銳,也有國內甚至國際上的一流名家。目前已確認來自全球的36位優(yōu)秀當代藝術家的34件大型藝術裝置將在本次雙年展首次展出,其展覽規(guī)模和公眾參與程度在全球范圍也屬罕見。捷克著名前衛(wèi)雕塑家大衛(wèi)·切爾尼,跨界藝術家查理·林賽,意大利藝術家弗朗西斯卡·帕斯夸利等人,都將在“開放源”雙年展中帶來全新的藝術作品。國內藝術家方力均、范勃、蘇新平,深圳藝術家戴耘、沈丕基等人也將在此次雙年展中奉獻新作。
展覽的開放性同時體現(xiàn)在公眾的參與度上,本次展覽非常注重讓公眾在藝術體驗中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當代藝術的抽象性使其具有了豐富的歧義,每個人對任何一件當代藝術作品幾乎都有不同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代藝術作品幾乎都是未完成的,只有在與受眾的對話中才得以完善。此次雙年展的很多藝術作品非常強調與受眾的互動,讓人們在體驗中與藝術家一起創(chuàng)作,共同構建一個充滿想象、充滿熱情的藝術世界。雙年展出品人、雛聲初引創(chuàng)始人何凈在發(fā)布會上表示,深圳就是中國的“開放源”,而每一個深圳人就是一個深圳“開放源”的貢獻者和生產者,“我們利用開放源的這些特點,讓首屆深圳藝術雙年展成為表達深圳城市精神,塑造深圳國際一流城市形象的一次重要契機?!彼J為,本次雙年展強調當代藝術與公共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是鼓勵深圳市民積極參與城市文化建設的一次藝術嘉年華,更是促使公眾積極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一次嘗試,將使深圳的城市內涵具備更深厚的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