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wǎng)首頁>經(jīng)營中心頻道>藝術(shù)>焦點>

“我在深圳圖書館修古籍”

“我在深圳圖書館修古籍”

分享

上周末,這批第一期古籍修復技術(shù)培訓班的學生正式“畢業(yè)”了,他們亦成為深圳圖書館首批古籍保護與宣傳文化的義工

?

古籍修復技術(shù)班學員在學習修復技術(shù)。

古籍修復技術(shù)班學員在學習修復技術(shù)。

  不久前,講述文物修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圈粉無數(shù),很多人看了心里直癢癢,都想去試試身手。但文物珍稀,一般人并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別提親身體驗修復的工作了。但是有一樣東西,可能許多人都曾收藏或遇到過,那就是數(shù)量龐雜且散佚各處的古籍。作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份珍貴寶藏,古籍是研究歷史中不同社會面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但由于其材料自身的原因,保存條件和預防性措施不能盡善盡美,天災人禍多不可防,古籍損壞在所難免。因此,古籍修復在其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便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6月,在深圳圖書館,就有這么一批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讀者,他們用半年的時間學習一門“手藝”——古籍修復的技藝。就在上周末,這批第一期古籍修復技術(shù)培訓班的學生正式“畢業(yè)”了,他們亦成為深圳圖書館首批古籍保護與宣傳文化的義工,在讀書月期間的每個周末,他們作為志愿者參與由深圳圖書館舉辦的古籍修復與保護體驗日等活動,向更多的讀者傳遞古籍保護的正能量。

  半年,成為一名“修書匠”

  昨日,在深圳圖書館的二樓中廳,數(shù)十名讀者安靜地排著隊伍,等待著碑帖拓片、雕版印刷、線裝書制作的體驗。雖然只是簡單的印刷與裝訂,但體驗者們無一不小心翼翼,生怕弄破了紙張。“把這條線剪成書的七倍長度,再穿針?!眮碜陨钲诖髮W人文學院國學班的大二學生翁曉華輕聲提醒,手把手地輔導著面前的體驗者進行一本線裝書的裝訂。翁曉華正是深圳圖書館第一期古籍修復技術(shù)培訓班中年紀最小的學員。

  其實,深圳圖書館對古籍保護與修復的宣傳早已有之,不僅多次舉辦古籍知識講座和古籍文獻展覽,這些年還頻頻舉行古籍修復文化體驗。2014年,作為“廣東省基層圖書館古籍修復提升計劃”四家首批試點單位之一,深圳圖書館就在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幫助下開始了專業(yè)古籍修復室的建設(shè),對館內(nèi)不同級別的古籍逐步開展搶救性修復。

  古籍修復室的工作人員李璟介紹,今年5月深圳圖書館發(fā)布了第一期古籍修復技術(shù)培訓班(周末班)的招生通知,僅在短短兩周時間內(nèi),報名的讀者就超過了250人,而首批參與古籍修復培訓的這20名學員,都是經(jīng)過簡歷篩選、基礎(chǔ)知識考察和操作評估等重重關(guān)卡脫穎而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在6月到11月這半年的學習中,這些學員通過45節(jié)課時,從古籍修復的理念、原則、流程和工具等到具體的實踐操作,更深入地了解了古籍修復的步驟與方法。期間,他們還曾到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學習滴補法和染紙法。

  寧愿不修,也不要輕易去修

  拆線、配紙、調(diào)糨糊、補洞、托表、隱補、噴水壓平、壓實……這些工作都是古籍修復中最基礎(chǔ)也是最繁瑣的部分,但卻能讓人的心情莫名地平靜下來?!霸谛迯蜌埰乒偶?,必須仔細審查該書的年代、裝幀形式、破損情況和紙張等?!蔽虝匀A介紹,古籍修復的過程“因書而異”,要根據(jù)書籍具體的破損情況而制定修復方案。

  “許多人會用膠帶或普通的膠水修補損壞的書頁,其實反而加速了書籍的損壞,因為這些材料含有的化學物質(zhì)往往會有不可逆的負作用,”翁曉華說,“因此我們覺得寧愿讓這本書自然地爛掉,也不要采用不當?shù)男迯筒牧稀⒎椒?、工序,隨意地修補它?!蔽虝匀A在談及古籍修復時的“可逆性原則”時指出,在這半年的培訓課中,諸如此類的古籍修復常識常常讓自己和其他學員“漲知識”。

  “很多人說,修復古籍看起來很簡單?!惫偶迯图夹g(shù)培訓班的另一名學員張先生笑著說,“只要試一下就知道難度了,很多時候,一個小洞反而會被補成一個很大的洞?!绷硗猓偶迯椭鲝垺罢f如舊”,即在圖書修復時,盡可能地保持書籍部分原有特點,使經(jīng)過修復的書籍,在外觀上盡量保持原貌,從而保證圖書的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所以選擇修復的紙張要跟古籍的紙張盡量保持一致,配紙的材質(zhì)、顏色、厚度、韌性都要考慮進去。

  即使修一張紙,也是在修民族的歷史

  在紙張出現(xiàn)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書籍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竹木簡。那時的書籍還談不上裝幀與修復。當紙張作為書籍制作材料以后,書籍裝幀技術(shù)便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修復技術(shù)也在裝幀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慢慢發(fā)展起來。關(guān)于修復古籍最早的記載,見于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shù)·雜說第三十》:“書有毀裂,酈方紙而補者,率皆攣拳,瘢瘡硬厚。瘢瘡與書有損。裂薄紙如薤葉以補織,微相入,殆無際會,自非向明舉之,略不覺補。裂若屈曲者,還須于正紙上,逐屈曲形式取而補入。若不先正元理,隨宜裂斜紙者,則令書拳縮?!睆闹幸嗫梢韵胂蟮疆敃r修復技術(shù)的細致和高超。

  據(jù)李璟介紹,深圳圖書館目前古籍館藏書量大致在3000冊左右,但由于閱覽環(huán)境等限制,暫時還無法向公眾開放。從2014年設(shè)立古籍修復室起,圖書館迄今已完成22冊、約1400頁古籍的修復工作。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修復進程緩慢,但李璟指出,古籍修復是“急不來”的工作,時間可長可短,要根據(jù)古籍損壞的程度判斷。比如說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古籍修復培訓班的學生才共同完成了一本書的修復,這是一個需要沉下心體會的過程。而對以國學為專業(yè)的翁曉華來說,雖然古籍修復技術(shù)班的課程結(jié)束了,但對古籍的熱愛與保護卻仍在繼續(xù):“以后我可能會繼續(xù)深入學習古籍修復的相關(guān)知識,也會繼續(xù)宣傳古籍保護觀念與常識。因為,我相信即使修一張紙,也是在修民族的歷史?!保ㄓ浾?羅婉)

[責任編輯:陳曉玲]